第486章 论学琼林上1(第3页)


    小弟所学种种皆源自横渠门下,当然不能见其被摒弃于朝堂之外。”
    有些事可以妥协、可以退让,但有些事是不能退让、不能妥协的。
    请张载入经义局,是韩冈乘机向天子提出,尽管他心知成功率并不会太高,但毕竟尚有可能,而不去努力争取一下,可就半分机会都没有了。
    不要以为儒家就是温良恭俭让,要真是这般面目,各有一套传承的诸子百家,也不会最后由儒门一统天下。
    别说百家之间的争斗是刀光剑影,就是儒门内部,也从来都不是和气一团。
    正如韩冈提到的孔颖达,他少年成名,在洛阳儒门之会上,舌辩众儒,一举夺魁。
    但被他压制的宿儒耻居其下,甚至派遣刺客要杀他。
    若非杨玄感将之保护起来,可就没有流传后世的《五经*》了。
    更别提马援、郑玄这对师徒,同为汉家大儒的两人,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。
    传言中,甚至有马援在郑玄出师后,怕他日后声名压过自己,欲遣庄客将之追杀的说法。
    争名夺利,互不相让,大儒都是难免。
    而一个学派对另一个学派,更是有着天然的排斥。
    王安石作为推行新政的宰相,需要一个稳定的后备人才来源,而不是让国子监尽出一些唱反调的对头。
    所以有了经义局,重新诠释儒门经典,作为国子监钦定教材,同时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。
    韩冈对此可以理解,但这不代表他能认同。
    没有海纳百川的气魄,而用行政手段排除异己,作为被排除之列的韩冈当然看不顺眼。
    他并不是要跟王家决裂,迟早要闹出来的事情,早一步揭开来,日后才不会产生过大的伤害。
    同时也要让王安石父子知道,他还是过去的宁折不弯的韩玉昆。
    当初在王安石、韩绛两名宰相的重压之下,依然咬定横山难取,最后甚至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煌煌之功。
    如今他也不会因为成立王家的女婿而放弃气学,更不会放弃将后世的科学理论装进儒家这个箩筐里的想法。
    在清风楼上不欢而散。
    第二天,便是朝谢之日。
    依照故事,状元余中领着四百零八名进士去宫中阁门外,向天子的恩赐而*。
    在唐代,进士被取中后,要去中书谒见宰相,一并向主考官谢恩,确立座主和门生的关系。
    而到了宋代,太祖赵匡胤不喜臣子将朝廷的选拔揽为己功。
    在设立殿试后,进士们就成了天子门生。
    要*,当然要向天子*。
    而且照着旧年的惯例,还要进谢恩银百两,都是由进士们各自出钱凑起来,不过今科被赵顼下诏给免去了。
    殿试唱名以来,这还是第一次众进士齐集。
    韩冈作为四百人中唯一的朝官,前日又被天子单独召对,当然是人人为之侧目,但终究还是没有人敢于第一个跳出来与韩冈过不去。
    朝谢之后,进士们各自星散。
    数日又是一晃而过,这几天中,王家兄弟都没有再来找韩冈,而韩冈却也没有去王家登门拜访,王安石究竟会不会同意让张载进京,而天子的意向又是如何,这都是韩冈想要知道的,不过此事也急不来。
    真正临到眼前的,还是让新科进士们跨马游街,一齐赶赴东京西城外,三年才有一次的琼林宴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