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7章 立雪程门外3(第2页)
换做是普通人,自然会有问题。
但他怎么说都是药王弟子,插手妇产,也没什么人会觉得不对,而会说做得很对。
世上许多事,有人能做,有人不能做。
要看身份,要看人。
若有人抱着‘和尚摸得,我就摸不得’的想法,名声尽毁都是轻的。
东施效颦,从来都是极具现实性的道理。
看着侃侃而谈的韩冈,程珦难掩眼中的欣赏。
身份才学名望品行皆是难得,而且还跟自家关系匪浅。
家世浅薄的这一条,在程珦看来去,却是韩冈的一条优点。
程珦向来识人。
当年程珦请濂溪先生周敦颐做两个儿子老师的时候,周敦颐还是一个监狱中的小官。
但就是这个到了熙宁年间依然不算知名的狱官,将二程引上了追求天人至道的道路上。
第一眼见到韩冈,稳重有礼的举止,就让程珦有了三分喜欢。
再与其交谈了一阵,对他更是看重起来,前途的确是不可限量。
想想自家的孙女儿,也曾在膝前念着‘玉昆哥哥’的好,这让程珦动了点招孙女婿的心思。
教书育人的确能声名广布,可就算名气再大,在这个世道上也很难攀上一门好亲。
泰山先生孙福,家世清贫,穷到四十岁才有弟子将自家妹妹嫁给他。
同在洛阳城中的邵雍,也是穷了半辈子,到了四十岁后才有了家室。
程家女儿的婚姻有些高不成低不就。
论身份,他们也是官宦世家,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。
只是几代以来虽是代代为官,但也没一个能身居高位:曾祖程希振是虞部员外郎;祖父程遹卒于黄陂知县的任上;程珦做了几十年的知州,就是不能升上去;至于其余程氏族人,为官者甚众,但同样没有能成为*显宦的。
在大宋官场上,是十分常见的中层官员家族。
这样的家族,屡代簪缨的大族不会与他们联姻,一般就是和同等或是稍低一些的门第结亲。
但二程是什么身份?当世大儒,一代宗师,与富弼、吕公着来往频繁。
与宰执*走得近了,眼界随之高涨,女婿当然要三挑四选。
只是出色的弟子往往早有婚姻,向他们求学的士子虽众,可能入他们眼帘的,往往都是二三十岁之后,早就娶妻生子了。
孙女儿年岁渐长,程珦为此挂心了很久,终于碰上了一个好的,自是不能放过。
“听闻玉昆你二兄皆没于王事,只有家中双亲。
你留在熙河任职时倒也好办,但如今河湟功成,考上进士后,当会出外为官。
不知玉昆你日后处置?”
韩冈也为此伤过脑筋,“家严如今在熙河监理屯田事,家业也尽在西北,学生的确不便奉双亲同至任上。
如今也只能盼望考中进士后,还能回关西任官。”
实在不行,还有冯从义这个表弟呢……不过这话就不必说了。
程珦张了张口,正待要说下文,程颐却抢前一步,“忠孝二道不可偏废,玉昆若能回关西,一方面能为过守边,一方面又能奉养父母,的确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。”
程珦不快瞪了儿子一眼,想了一想,却也顺势将话题绕开去,不再提起后话。
“二哥,你方才拦着为父却是为何?”
等设宴席款待了韩冈,将之送走之后,程珦回头便问着儿子:“二十九娘快到年纪了,难道不要挂心起来?还是说,你觉得韩冈这个人选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?”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