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8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(第2页)


    不需要吴充强调旱情的影响,王韶从秦州往京城来的一路上,听说的、看到的,就已经让他忧心不已。
    低低的叹了口气,王韶收拾起心情,却还是想保住自己的墙角不被人撬走,他竭力找着借口:“因疗养院之事,韩冈在河湟之地声名远播,武胜军中亦有多家蕃部因其之名,意欲来投。
    如今此事刚刚有了眉目,贸然将其调离,恐怕会功败垂成。”
    赵顼未曾想过王韶对这个调令反应如此激烈,好像真是离了韩冈古渭那边就要出大问题了。
    虽然事实情况正是如此,不过赵顼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做法。
    横山、河湟两地的重要性孰高孰低,他看得很清楚。
    主持进筑横山战略的是宰相,而主持河湟拓边的王韶,离宰相之位还有千万里之遥。
    只是如王韶这等屡立功勋的臣子,赵顼一般来说都是宠礼有加。
    尤其是他还盼着王韶接下来能继续高歌猛进,把木征和董毡一起提来,让他能像对包顺、包约两兄弟那样,给董毡叔侄赐姓赐名。
    这样的想法,让赵顼不便用着强硬的态度对待王韶:
    “朕还记得王卿早前曾多次上书欲升古渭为军,此事朕亦早有考量。
    但前时古渭诸蕃并未顺服,就算强行升格,也不可能让此地顿时变成人烟辐辏的军州,最多也就跟那些个羁縻州相仿佛,不如不设。
    不过眼下包、张两家都已降伏,古渭已定,再提此事便是顺理成章。”
    当年真宗皇帝伪造天书,闹得国中乌烟瘴气,王旦一代贤相,一贯的贤明正直,却跟着胡闹。
    何故?还不是因为真宗赐了他一酒壶的珍珠。
    对一国宰相来说,一酒壶的珍珠算不得什么,但这可是天子送的贿赂!
    雷霆雨露皆是天恩,天子给脸,做臣子若不老老实实收下来,等日后可就没脸了。
    现在赵顼摆明要用古渭升军一事来向王韶交换韩冈。
    古渭升军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,用韩冈来交换,其实还是亏本……有药王弟子坐镇后方,前面的士兵胆气便能装上三分……可王韶有拒绝的权力吗?韩冈又不是他的儿子。
    就是王韶犹豫的短短片刻,吴充粗短的双眉已经拧起来。
    他脖子上长了颗比李子略大、比毛桃略小的肉瘤子,如果离了近了,还能闻到一股子异味。
    若在唐时,入官四审……‘身言书判’中的第一项,吴充就通过不了,痤病之身,岂能侍奉君上?而且论长相,别说与另一位枢密副使,以英俊倜傥着称于朝的冯京相比,就是跟他的亲家王安石比起来,吴充都差得太多。
    不过在注重才学的大宋,吴充身体形骸上的缺点,便显得无关紧要。
    从考上进士开始,他几十年来都是顺顺当当的一路晋级,仿佛坐进了快车道,如今一眨眼的功夫,就提速到近一百公里,将碟片中许多有着上进心了宰执之位上的传言。
    既然已是枢密副使,理所当然便要维护枢密院的权威。
    他倒是没去介意王韶对皇帝的口气,朝臣不给天子台阶下的情况常见得很。
    但对于王韶的不干不脆,天子还没有发火,吴充就已经听得很不舒服了……什么时候官员调动要征求官员上司的意见了!
    就算韩琦、富弼这样的前任宰相,在遇到得力部下被一封诏令调走后,也只能私下里抱怨几句。
    只有见到看好的下属被左迁,才能为其上书说几句好话,就这样,他们也不敢说把那人再调回来……否则,一个结党的帽子就要扣到他们头上去。
    “韩冈被天子亲擢于布衣之中,”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